文言文《鮑君》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,其古詩原文如下:
【原文】
昔有人設罝以捕獐,得而未覺。有行人竊取之,猶念不仁,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。本主來,于罝中得鮑魚,怪之以為神,不敢持歸。于是置屋立廟,號為鮑君。后多奉之者,病或有偶愈者,謂有神。積七八年,鮑魚主過廟下,問其故,人具為說。乃曰:“此是我鮑魚,何神之有?”于是乃息。
【注釋】
1罝(音:jū):捉兔子的網,泛指捕野獸的網;
2得而未覺:得到了卻未發現。
3竊取:偷偷地取走,偷走。
4鮑魚:這里指用鹽腌漬的魚。
5去:離開。
6怪:以…為怪。詞類活用,形容詞作動詞
7持:拿著;握著;抓著。
8偶:偶然。
9愈:痊愈。
10謂:說。
11故:原因。
12具:如實的,具體的。
13之:賓語前置的標志,無實際意義,道理。
14此是我鮑魚,何神之有?:這是我放的咸魚,哪有什么神啊?
15息:平息
【翻譯】
從前有個人設下了繩網用來捕捉獐子,抓住了一頭獐,主人沒發現,一個過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。(過路人)想想又覺得太不好意思,就把帶著的咸魚放在網里后離開。原來的主人歸來后,(看見)放在那里的繩網中放著咸魚,對此感到很奇怪,認為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。村里人就在此建了個祠廟,稱為"鮑君",后來有很多人都信奉這個廟的鮑君,有病的人求鮑神后偶然痊愈,就更說這神特別靈。七八年后,那個當初往網里放咸魚的人經過祠廟,問是怎么回事,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。咸魚的主人說,"這是我(放)的咸魚呀!哪里來的什么神啊!"于是這件事就平息了。
相關閱讀
1 方竹柱杖原文_文言文方竹柱杖翻譯賞析
文言文《方竹柱杖》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,其古詩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太尉朱崖公,兩出鎮于浙右。前任罷日,游甘露寺,因訪別于老僧院公曰:弟子奉詔西行,祗別和尚。老僧者熟 【查看全文】
2 楚人有習操舟者原文_文言文楚人有習操舟者翻譯文言文《楚人有習操舟者》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,其古詩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楚人有習操舟者,其始折旋疾徐,惟舟師之是聽。于是小試洲渚之間,所向莫不如意,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【查看全文】
3 李世熊傳原文_文言文李世熊傳翻譯賞析文言文《李世熊傳》出自欄目《文言文大全》,其詩文如下: 【原文】 李世熊,字元仲,寧化人。少負奇才,植大節,更危險,無所懼。于書無所不窺,然獨好韓非、屈原、韓愈之書 【查看全文】
4 何琦傳原文_文言文何琦傳翻譯賞析文言文《何琦傳》出自欄目《文言文大全》,其詩文如下: 【原文】 何琦,字萬倫,司空充之從兄也。祖父龕,后將軍。父阜,淮南內史。 琦年十四喪父,哀毀過禮。性沈敏有識度, 【查看全文】
5 害群之馬原文_文言文害群之馬翻譯賞析文言文《害群之馬》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,其古詩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,適遇牧馬童子,問涂焉,曰:若知具茨之山乎?曰:然。若知大隗之所存乎?曰:然 【查看全文】
6 葉向高傳原文_文言文葉向高傳翻譯賞析文言文《葉向高傳》出自欄目《文言文大全》,其詩文如下: 【原文】 熹宗初政,天下欣欣望治。然帝本沖年①,不能辨忠佞。魏忠賢、客氏漸竊威福,構殺太監王安,以次逐吏部尚 【查看全文】